奋力书写“新语言学”的春天

——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工作纪实

时间:          作者:杨鸿飞 李祥宁 赵苗云 崔董振 潘琉嘉 王婧 娄乃康 刘晓珊    查看:335   


  1月6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国家语委关于公布2019年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及开展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山东师范大学以文学院为主体单位申报并成功入选。
  喜讯传来,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倍感欢欣与鼓舞。他们深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团队的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该团队格外忙碌而充实:承办第五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作为山东首家单位成功参展第三届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博览会;邀请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约克大学语言学系保罗·柯斯威尔教授到山东进行为期10天的讲学;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国语言文学实验室”……“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文学院新文科、新中文的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学院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背后,由陈长书教授所带领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作用至关重要。”文学院党委书记肖光军说。

  守正创新:学科建设取得新辉煌
      2019年10月24日至27日,文学院代表学校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这是山东省在语博会的首次亮相。学院十分重视此次展会,参展伊始,学院就迅速确定了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师为主的设计团队,将“乡音雅韵,齐鲁风神”定为主题,突出展示文学院在传统吟诵、方言保护、国学普及、古籍整理、书法艺术和语文教育六大方面的成果;他们设计了系列文创产品,如20张1套的“山东方言明信片”、14枚“齐鲁语言文化纪念章”等,获得与会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语信司兼语用司司长田立新等莅临展位并听取了设计团队的详细介绍,对文学院在语言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8年10月,文学院申请到第五届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学术研讨会的承办权。经过一年筹备,2019年10月底会议在山东师大顺利举办。来自英国约克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以及国内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联盟会议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办会团队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任务,同时也向全国的语言学同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10月26日下午,大会特邀专家保罗·柯斯威尔应邀与山东师大校长曾庆良见面会谈,表示愿与我校在学科建设、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会见结束后,文学院、研究生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与柯斯威尔就语言学专业领域合作和校际交流进行商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会议结束后,柯斯威尔教授在语言资源保护团队的陪同下,前往临沂市莒南和郯城两地开展了为期两天半的文化考察。调研考察过程中,柯斯威尔教授直观感受了中国的方言语保工程,亲身体验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述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团队教师们的辛苦付出,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语博会上,沈基松老师带着他的研究生姜露露同学参加了布展、宣传、撤展的全过程,坚守了整整5天,遇天气变化,先后患上重感冒;联盟会议上,冯红梅老师带领的会务组早出晚归,全心扑在会务工作上,亓文婧、韩立坤和国际交流学院的王彩云老师负责协调财务、对外联络和制作会议材料,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获得了与会领导和学者们的一致称赞;因劳累过度,陈长书老师罹患带状疱疹,邵燕梅老师双肺感染,咬牙坚持十余天,直到所有活动圆满结束才住院治疗。
  早在2019年8月暑假期间,该团队依托文学院丰厚的学术积累,以“齐鲁语言文化建设”和“口传语言文化推广”作为特色积极参与申报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先后经过山东省语委和教育部组织的评审,成功入选。这是我校在高级别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的综合实力。未来,团队将努力发挥齐鲁语言文化特色优势,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写讲实践活动,加强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使基地成为示范引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基础阵地和重要平台。

  稳中求进:人才队伍建设获得新发展
      2014年前后,由于梯队建设没有跟上,老教师要退休,年轻教师引进力度不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一度仅有一名导师带研究生。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专业实力和队伍不断壮大,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2018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
  近年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齐心协力,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绩。自2014年以来,团队共申请到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20多项省部级项目,出版著作近10部。此外,团队教师积极关注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踊跃参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其中,陈长书为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中青年研修班昌平一期和海外一期成员;王红娟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中青年研修班昌平二期和海外三期研修班成员,系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组32名专家之一;邵燕梅为山东省语保工程专家组成员;冯红梅为国家语委第五期培训班学员,兼任联盟秘书。

      筚路蓝缕:实验室建设开创新局面
      2017年,学院正式启动实验室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参与了实验室场地申请、仪器采购、装修设计、培训使用等各个环节,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外出考察,不懈努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为实现隔音室隔音效果最大化,团队专程派人前往北京,对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实验室进行了整整两天的考察和学习;团队多位老师利用访学或开会的机会前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语言实验室考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为实验室装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前,学院已建成9个二级实验室。其中,以教学为主型的有普通话训练室、书法实验室、秘书实训室和智慧教室4个实验室,以科研为主型的有计算语言学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眼动实验室、脑电实验室、实验数据分析室和讨论室5个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以“立足基础,面向应用”为理念,着力提升教学效果。科研实验室以“巩固基础,开拓应用”为理念,引进眼动仪、脑电仪、喉头仪等多种精密仪器,不但能够助力语言学的前沿研究,凸显语言的经济价值,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提升语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贡献度;还能为学院多个学科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技术和新手段,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适应新文科转型,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如今,实验室验收已基本结束,该研究团队还积极参与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有效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团队老师们认识到,有效利用实验室,最关键的是要转变思路观念,将实验室应用放到建设新文科、新文院的大背景之下,对实验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我校文学院在与外界交流合作中发展壮大。
  “今后,团队将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这个高平台,顺应新文科、新文院转型的大背景和当今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大趋势,充分利用高科技实验仪器,融合多学科发展,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放眼未来,文学院院长孙书文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的明天信心满满、充满期待。
 

山东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564次访问,全刊已有8292698次访问